太阳集团7237网站(中国)有限公司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师资队伍>经济法研究所>正文

李曙光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9日 13:42 阅读数:


一、个人基本情况

李曙光,1963年生,中国政法大学端升讲座教授(A类)、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破产法与企业重组研究中心主任。

二、教育背景

先后就读于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和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83年)、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和法学博士学位(1991)。2000年2月至2001年2月在哈佛大学法学院任访问学者。

三、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组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侨联常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市侨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北京仲裁委员会委员。国际破产协会(INSOL)董事会董事,国际破产协会中国委员会联席主席,美国破产学会(ACB)第十九届终身外籍会员,国际破产学会(III)创始会员。曾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证监会第13届至15届主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

四、荣誉获奖

1. 1998年,获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

2. 2001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3. 2002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杰出青年教师”荣誉称号

4. 2006年,入选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5. 2008年,获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提名奖

6. 2018年,荣获第七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

7. 2018年,获第七届“薜暮桥价格研究论文奖”一等奖

五、代表性科研成果

(一)著作

1.《破产法评论》(第一卷),李曙光、刘延岭主编,法律出版社,2018年8月版

2.《公司重整法律评论》(第一、二、三、四、五卷),李曙光、郑志斌主编

3.《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处置:规则、数据与案例(第一辑)》,李曙光、郑志斌主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7月版

4.《国有资产法律保护机制研究》,李曙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

5.《破产法的转型》,李曙光著,法律出版社,2013年2月版

6.《法思想录》, 李曙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7.《转型法律学》,李曙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8.《晚清职官法研究》,李曙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法律出版社,2017年3月版

(二)主编教材

1.《经济法学(第3版)》,李曙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版

2.《经济法学(第2版)》,李曙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3.《经济法学》,李曙光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三)论文

1.《破产法的宪法性及市场经济价值》,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CSSCI)

2.《通过破产制度实现“僵尸企业”的破产出清》,载《人民论坛》2018年第23期(CSSCI)

3.《论我国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写于《企业破产法》实施十周年之际》,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CSSCI)

4.《先“破”后立 浴火重生》,载《光明日报》2017年6月15日

5.《论互联网金融中的法律问题》,载《法学杂志》2016年第2期(CSSCI)

6.《关于“股灾”与“救市”的法学思考》,载《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第3期(CSSCI)

7.《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探讨》,载《政法论坛》2015年第3期(CSSCI)

8.《法治应是政府与市场的平衡器》,载《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5日

9.《中国《破产法》实施三年的实证分析──立法预期与司法实践的差距及其解决路径》,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CSSCI)

10.《对制定中国产业政策法的几点不同看法》,载《法学》2010年第9期(CSSCI)

11.《论<企业国有资产法>中的“五人”定位》,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4期(CSSCI)

12.《中国破产法实施的法律经济分析》,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1期(CSSCI)

13.《新企业破产法的意义、突破与影响》,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CSSCI)

14.《经济法词义解释与理论研究的重心》,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6期(CSSCI)

15.《公司法的模式、理念与修改》,载《新华文摘》2005年第3期(CSSCI)

16.《新破产法的制定与中国信用文化和信用制度》,载《法学家》2005年第2期(CSSCI)

17.《破产法立法若干重大问题的国际比较》,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5期(CSSCI)

18.《公司法的模式、理念与修改》,载《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第4期(CSSCI)

19.《中国的公司治理及其转型期的改革》,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3期(CSSCI)

20.《关于新<破产法>》起草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CSSCI)

21.《论宪法与私有财产权保护》,载《比较法研究》2002年第1期(CSSCI)

22.《中国市场经济法律:进展与评价》,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CSSCI)

23.《97法治:五个问题、五种趋势》,载《法学》1997年第2期(CSSCI)

24.《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取向》,载《法学》1994年第4期(CSSCI)

六、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注册局委托项目“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2018年立项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认证中心委托项目互联网平台排他性协议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分析框架”,2018年立项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金司委托项目破产行政管理制度研究”,2018年立项

4. 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委托项目“加强法制建设 构建良好营商环境”,2018年立项

5. 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委托项目中国债券市场违约债券交易与处置机制研究及政策建议”,2018年立项

6. 成都豪诚企业智库集团有限公司委托项目“破产管理人制度改革研究”,2018年立项

7. 北京凯恩克劳斯经济研究基金会委托项目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中国破产重组法律制度改革研究”,2018年立项

8. 北京凯恩克劳斯经济研究基金会委托项目“改革和完善破产重整制度”,2018年立项

9.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改司委托项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评估”,2017年立项

10. 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委托项目“中国债券市场违约债券交易与处置机制研究及政策建议”,2017年立项

1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认证中心委托项目“证据规则与价格认定的关系研究”,2017年立项

1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委托项目“新常态下完善价格法律法规体系研究”,2016年立项

13. 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委托课题“市场主体退出制度研究”,2016年立项

1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委托项目“市场价格行为监管立法建议研究”,2013年立项

15.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资产评估立法研究”,2012年立项

16.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破产欺诈法律规制研究”,2007年立项

1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有资产法律保护机制研究”,2006年立项

18.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破产法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2006年立项

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破产法律制度研究”,2004年立项

七、研究报告及立法建议

先后参与国家《企业破产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小企业促进法》、《期货法》、《旅游法》、《证券法》、《反垄断法》、《涉外经济案件受理办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修订)》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国有企业破产政策(国发59号文、国发97-10号文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起草和制定工作。近年的代表性成果有:

1.《改革和完善我国破产重整中关键制度研究报告》,被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采纳,2018年

2.《关于推动违约债券交易的建议》,被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采纳,2018年

3.《关于<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大纲)>的修改意见》,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采纳,2018年

4.《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建议稿》,参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立法规划座谈会,2018年

5.《改革和完善我国破产重整中急需解决的制度的建议》,被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采纳,2018年

6.《关于完善政府定价机制的建议》,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采纳,2018年

7.《关于加快推动建立违约债券交易机制的建议》,被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采纳,2018年

8.《简易注销程序研究报告》、《<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管理条例>草案及说明》,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注册局采纳,2017年

9.《市场主体退出制度研究》,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企业注册局采纳,2017年

10.《加强破产法实施 依法促进市场出清》,被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采纳,2016年

11.《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立法研究报告》,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采纳,2015年

12.《<规范市场价格行为条例>草案及说明》,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采纳,2015年

13.《对不得不破产的企业的要依法、规范、有序处置》,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注册局采纳,2015年

八、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shuguangl@cupl.edu.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李曙光收

邮编:100088

 

 

分享到: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